【記者張永漢/高雄報導】北高雄家扶中心的扶助兒少因家庭經濟困境或親職缺乏而面臨學習與生活上的挑戰,截至今年九月,中心扶助弱勢家庭共有2,492戶,受扶助兒童達4,289人。中心長期提供教育、生活及心理支持,陪伴孩子在逆境中健康成長,並看見他們在學業、才藝及家庭責任上展現的努力與堅毅。今年歲末寒冬暖流慈幼園遊會將於12月7日(六)在正修科技大學舉行,將表揚九位自強兒少楷模,肯定他們在逆境中展現的堅毅與韌性,證明困境不是終點,而是蛻變與成長的起點。
來自路竹區的拳擊少女蘇欣妤同學,在母親的玩笑話「去當沙包」下加入拳擊社,卻堅定回應:「我要成為最厲害的沙包!」憑著高度自律與堅毅,欣妤迅速嶄露頭角,於113年獲選青少年國手,在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奪得銅牌,並在隔年的世界中學運動會摘下銀牌,蟬聯全中運金牌。升上高中後,欣妤除了訓練,也運用所長擔任市民學苑助教、夜市打工貼補家用,用汗水在人生的擂台上揮出屬於自己的光與希望。
另一位大寮區的林榆哲同學,母親因車禍行動不便,全家生計仰賴繼父一人支撐,生活壓力沉重。儘管家境艱困,榆哲自國中起加入舉重隊,克服辛苦的訓練與長途通勤的不便,終在2024年高雄市中等學校運動會中奪得第三名,今年更在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奪得金牌佳績。個性內斂的他,平時總是默默協助家務、照顧弟弟,並將辛苦贏來的獎金全數交給父母貼補家計,展現出樂觀且自強不息的榜樣。
本次獲獎楷模代表尚有:柯文智同學(大寮區)、楊儀姍(那瑪夏區)、林鈺宸(鳳山區)、吳彥勳(鳳山區)、李汯祐(鳳山區)、吳詠禎(杉林區)、董倢余(燕巢區),他們的故事都體現了在逆境中奮鬥向上的生命力量。
北高雄家扶中心吳瑞華主任表示:「家扶的服務過程,是在愛與陪伴中,激發出生命豐富的潛能。從這些兒少楷模身上看見,即使身處逆境,經濟弱勢的兒少仍能創造美好人生。他們的故事,是給所有扶助兒少最大的鼓舞。」
吳主任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請與我們一同支持『第38屆歲末送暖親子園遊會』,您的每一份支持,都將成為兒少持續奮力前行的力量。」
※附件、自強兒少楷模
|
地區 |
姓名 |
家庭故事 |
|
路竹區 |
蘇欣妤同學 |
來自單親家庭的蘇欣妤同學,在母親建議下加入拳擊社。面對母親笑稱「去當沙包」的玩笑,欣妤堅定回應:「我要成為最厲害的沙包!」憑著自律與堅毅,迅速脫穎而出,入選校隊並登上國際舞台。113年獲選青少年國手,於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奪銅;隔年在世界中學運動會摘銀、全中運再奪金。升上高中的欣妤,持續以汗水淬鍊力量,並以所長擔任市民學苑擔任助教、夜市打工貼補家用。她以堅韌與努力,在人生擂台上揮出屬於自己的光與希望。 |
|
大寮區 |
林榆哲同學 |
來自雙親家庭的林榆哲同學,母親因車禍行動不便,全家生計仰賴繼父一人支撐,生活壓力沉重。儘管家境艱困,榆哲自國一起加入舉重隊,克服訓練辛苦與通勤不便,展現堅毅毅力。憑著不懈努力,他在去年榮獲高雄市中等學校運動會勇奪第三名,更於今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奪得第一名佳績。平時性格內斂,總是默默協助家務、照顧弟弟,並將獎金交給父母貼補家計。林同學以樂觀態度面對逆境,展現自強不息的力量。 |
|
大寮區 |
柯文智同學 |
柯文智同學自幼隨父母自越南返台,父親罹患心臟重疾、體弱無法工作,全家生計仰賴越南籍母親從事農務維持。初來台時,文智因語言不通學習吃力,但在師長耐心指導與自身努力下,中文能力突飛猛進,今年畢業考表現亮眼,也並在大樹區國小盃三對三籃球賽奪冠,畢業時獲頒運動之星獎。他個性溫和懂事,常分擔家務、陪伴父親就醫。升上國中後,文智知道努力求學是脫貧唯一的路,立志勤學,希望以知識改變命運,成為爸爸媽媽的臂膀。 |
|
那瑪夏區 |
楊儀姍同學 |
楊儀姍同學自幼成長於單親家庭,由父親辛勤扶養五名子女。身為家中老么,懂事自律、課業優異,今年順利考取理想高中。儀姍利用寒暑假到部落民宿打工,減輕父親負擔,也經常協助家務,是家中重要的幫手。她多才多藝,入選「113年高雄市生命教育3Q達人」國中組EQ達人、獲選「113年高雄市慈孝家庭楷模」,並在113年全國語文競賽榮獲特優與模範生殊榮。儀姍同時擁有音樂才華,擔任學校歌謠隊吉他手。家庭境遇艱辛,卻始終以樂觀面對,更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感染周遭。 |
|
鳳山區 |
林鈺宸同學 |
就讀高中二年級的林鈺宸同學,加上尚有兩位哥哥及一位姊姊,母親每日在檳榔攤工作十二小時,支撐全家。鈺宸國中時立下志願成為一名自行車運動員,雖非體育科班出身,仍堅持訓練、兼顧課業,最終透過轉學考加入國立高中自行車隊體育班,靠自己打工購得第一台競速車,如今已趕上訓練進度,獲教練肯定,代表學校參加2025年全中運錦標賽;在課業上亦名列前茅。鈺宸在逆境中不退縮,在風中持續前行,鈺宸的存在提醒我們,真正的強大是在無人喝采時仍然選擇不放棄。 |
|
鳳山區 |
吳彥勳同學 |
吳彥勳同學來自單親家庭,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生活。父親為身心障礙者,患有重聽及多項心血管疾病,並曾中風。加上理財不當,後又因健康惡化無法工作,家計仰賴政府補助及善心團體協助維持。彥勳自小六起,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其承擔,包括陪父就醫、與房東溝通租屋等,也讓其提早承擔家庭責任,也影響了課業。目前就讀高職餐飲科三年級的彥勳,外表雖高瘦,看似文弱,卻是家中的中流砥柱。他穩定維持學習表現,多次獲得中心「菁英綠種子獎學金」,並積極考取多張烹飪丙級技術士證照,持續精進廚藝。彥勳期望未來能投身中餐或日餐領域,以專業立足社會。 |
|
杉林區 |
吳詠禎同學 |
吳詠禎同學母親獨力扶養三名子女,家中尚有年邁的外祖父母及身障舅舅同住,經濟壓力沉重,自 2022 年中心即介入提供服務,成為家庭支持與陪伴力量。身為家中老大的詠禎,展現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堅毅。將壓力轉化為向上的動力,深信「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穫」,並勤奮學習,今年順利考取理想的高中。詠禎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擁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在校盡心盡責擔任幹部;在家更是母親得力助手,整理家務,也耐心指導弟妹課業,並陪伴他們參與中心的活動,成為弟妹們堅實的後盾。詠禎猶如一束溫暖的光,努力織成暖陽,擁抱並照亮著身邊的人。 |
|
鳳山區 |
李汯祐同學 |
李汯祐同學成長於單親家庭,由母親撫養他與妹妹。母親從事居服工作,生活雖辛苦,仍以滿滿的愛陪伴孩子,鼓勵他們勇於嘗試、發展興趣,讓他們在愛中茁壯。國三的汯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展現出長兄的責任感。近年家庭經濟壓力增加,雖無法分擔家計,卻懂得節省開支、分擔家務,這些貼心與成熟的表現,令母親深感欣慰,也看見汯祐悄悄成長與蛻變的模樣。國二時,汯祐參加了學校的木球隊,從初學的摸索到逐漸投入,假日都堅持練習。努力終有收穫,他在高雄市中等學校運動會中,榮獲國中男子組個人第五名及雙人第二名的佳績!這不僅讓汯祐充滿成就感,也在其中找到自信,並激發他持續向前的動力。 |
|
燕巢區 |
董倢余同學 |
董倢余同學的父母在她年幼時離異,母親自此失聯,父親又因車禍辭去工作,家中重擔全落在年邁的祖父母。自小,倢余與哥哥由祖父母照顧長大,雖住在老舊的三合院裡,卻充滿溫暖與愛。隨著時間推移,祖母健康每況愈下,仍堅持照顧孫子們,直到今年初不敵病魔離世,讓倢余失去最重要的依靠。如今,只剩祖父一人撐起家庭。懂事的倢余常協助家務、陪伴祖父散步,祖孫三人雖生活清苦,仍彼此扶持。即將升上六年級最大的心願希望能和祖父長久地生活在一起,早日成長、分擔家計,讓祖父不再辛勞。她對家庭的珍惜與愛,為這個家點亮了溫暖的希望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