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歐翔/高雄報導】這是一個三百個常住居民的的庄頭,凝聚了四個聚落的力量,舉辦了一場火把遊庄的動人活動。
這不是憑空想像的策劃,而是許多長輩兒時的記憶所啟發的構想。
一位來參加的來賓告訴記者,他小時候住在偏鄉山區。秋冬時節天黑得早,小學的時候,他們便是組隊舉著火把才能在山路裡面走回家。
他回憶著說:「那時候年紀小,走在第一個舉著火把的怕踩到蛇,走在隊伍最後一個的怕遇到鬼。」
一位當地的居民也跟記者分享說,幾年前開始要策劃一個凝聚社區精神並推廣社區活動的時候,便是受到他們父親那一輩的故事所啟發得到的想法。
今年已經是第五屆的木梓火把節,不只邀請一般民眾來認識木梓,更是以「返故鄉,作伙行」為主題號召邀請離鄉發展的鄉民回來故鄉一起來支持這一個偏遠山地村莊。
這樣的火把遊庄的主題不只吸引了一群一群的散客,更讓許多離鄉多年的遊子號召了一車一車的「朝聖者」到來。
參加現場演出的不只有當地的原住民團體,學校,地方社團,還有離鄉發展有成的青年自費率團回來演出。
鼓勵在地發展以及融入新血的精神,由搭檔的主持人便可以看得出來。兩位節目主持人一位是在地的青年歌手王晨,另一位則是會說Afrikaans, 國語,台語三聲道自由轉換,綽號「拖把」的南非新住民。兩個人不只能帶動群眾參與,更是能說,能唱,能演。
在燦爛陽光下不只有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演出,主辦單位也安排了群眾一起參與,隨著現場音樂學習原住民舞蹈。
活動攤位絕對不是一般夜市看得到的。當地居民融合當地土產製作了傳統以及創新的食物。每一個攤位都讓來參加的賓客自動掏出錢包。
當地人的友善從很多小小的細節都可以讓賓客感受到。
記者觀察到一位賓客對其中一個攤位上,每一個當地美食都受到誘惑,而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問攤位老闆說能不能只買一支肉串。靦腆的老闆笑著說,「這樣我不知道要怎麼賣,就請你吃好了。」而這位賓客買了兩串,付了錢,覺得食物實在美味,又回頭找老闆。
晚餐的供應也讓遠道來參加的賓客印象深刻。這個不是豪華的辦桌,而是真材實料的懷舊滋味。
當夜幕逐漸低垂,在當地國小學生的舞獅表演之後,煙火歡送將近是這個山城居民人數兩倍的遊客,舉著當地媽媽社團為每一位賓客準備的火把步行上山。
一時之間,蜿蜒山路上,數百把火光在黑夜裡編織成一條蜿蜒火龍。這樣的情景不是壯觀可以形容。對有些長輩是懷舊,對於許多第一次參加的賓客是感動。
3.3公里的上坡路對有些人不是一趟容易的旅程。主辦單位也在沿途安排了志工及接駁車來接送需要被服務的人。
沿路上當地居民,還有工作人員都不斷地鼓勵大家,「加油!加油!再轉個彎就到了。」其實是還有好多好多個轉彎。
途中一位當地居民也舉著火把,對著已經氣喘吁吁的一群過客鼓勵說:「擱爬10分就到了。」(台語)一位已經在火光中喘到看不出臉紅的大姐,忽然回頭問他說,「是擱爬10分還是擱80分?」(是再爬10分鐘,還是再80分鐘?)
這樣的對話引起了一陣大笑,這樣的幽默也鼓勵了大家繼續往上爬。
而終點的設置也不馬虎。主辦單位將參加者在報到之後寫下心願祝福的竹做燭台拼成了台灣地圖。到達終點的賓客不只受到現場演出歡樂氣氛的鼓舞,也因為看到已經點亮的自己許願的燭台紛紛擠上前去拍照。
一個多數是中高齡,只有300居民的山區小地方,靠著大家一起的努力完成了一個讓賓客留下深刻記憶的一天。
不只是節目的演出,活動的安排,在安全上也做了深刻的考慮。除了白天消防單位的宣導,主持人的叮嚀,工作人員的引導,夜間警消人員也沒有放鬆。
在活動致詞時只說了不到30秒的木梓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侯世賢說:「我不會說話,但是我會做事。」
自從幾年前第一場自主發起的活動至今,這一個杉林區小小的里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靭性。在歡送賓客的時候,侯世賢仍謙虛的說,「希望我們今天能夠有做到60分。」而賓客卻興奮的回應說:「90分了!90分了!」
從今年的「返故鄉,作伙行」,我們看到社區凝聚的力量是可以有無限的發展潛力的。而懷舊,可以不只是一種情懷,更可以化做有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