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永漢/高雄報導】清晨的陽光灑落在林園海洋濕地公園的水面上,猶如為這片土地披上溫柔的薄紗。今(11)日記者隨著「威果旅行社–旅天下~華榮加盟店」所規劃的【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團隊,走入高雄這片潮間地與紅樹林交錯的自然腹地,在陽光中低語——「這裡,是生命所在。」
這不只是漫步風景,而是一場面對濕地、理解濕地的學習之旅。更重要的是,它契合高雄市政府與在地保育組織近年推動的濕地保育計畫,尤其是林園人工重要濕地的保育與利用。透過這次體驗,我們得以一次串連濕地保護、環境教育與地方參與的全景視野,更看見一條可能的生態永續之路。
🌾 生態寶庫與保育挑戰:袖珍的林園濕地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雖然面積不大(約6.2公頃),卻擁有豐富的濕地與海岸生態特色,是位於高雄市林園區、高屏溪口附近的重要濕地。園區劃分紅樹林保育區、環境教育區、生活休憩區及海岸活動區,力求「輕量、減量」的配置,實踐人與自然共棲的理念。
早年林園濕地曾因工業污染、溪流沖刷與設施開發壓力而面臨生態危機。近年來,在地方團體與市府合作下,逐步進行紅樹林復育與濕地再生工程,並於111年公告《林園人工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為這片土地建立起長期的保育藍圖。
然而,濕地仍面臨數項挑戰:
1️⃣ 鄰近石化園區帶來的污染風險與邊界干擾。
2️⃣ 遊憩活動與脆弱生態之間的平衡難題。
3️⃣ 保育人力與經費的持續不足。
4️⃣ 公眾對濕地生態功能認識有限。
為了回應這些挑戰,林園愛鄉協會積極參與綠帶植樹與社區教育。2025年春天,他們攜手林務署、公園處及中芸國小,在濕地進行植樹活動,種下棋盤腳、穗花棋盤腳、苦楝、黃槿等原生樹種,串連村落與濕地的綠色網絡。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也將濕地教育融入地方課程,讓社區居民、師生親身體驗藍碳、生態與永續議題。
「濕地公園除了水母,也適合種樹。」林園愛鄉協會前理事陳俊強說,「行動教育讓孩子與社區都能扎根環境意識。」
🌊 嘉年華與生態體驗的融合:旅行中的保育實踐
這次【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行程,由「旅天下~華榮加盟店」與威果旅行社合作推出,以「以腳步貼近濕地」為主軸,結合自然觀察、淨灘、植栽復育與地方故事分享,讓旅行成為理解土地的一場行動。
導覽老師一句「這裡沒有寂靜,只有不同的語言」,引領旅者聆聽潮間生物的低語。招潮蟹、螺貝、泥灘地上的魚群,各自譜出濕地生命的樂章。
中午時分,團員在華僑市場享用在地海味餐盒,體驗「吃在地、愛土地」的旅行哲學。活動不僅是遊程設計,更是高雄濕地保育策略的具體實踐:將保育轉化為教育,將教育融入生活。
此外,林園海洋濕地每年可觀察到倒立水母(仙后水母)漂浮的奇景,成為結合自然觀察與地方人文的代表性體驗。這樣的旅遊設計,讓自然、生態與文化在此交織成一場永續對話。
🌱 從計畫到行動:公私協力的生態願景
《林園人工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為期25年,依《濕地保育法》第15條制定,明確規劃濕地界址、保育分區、生態監測、遊憩動線與資源運用。林園因此成為高雄濕地生態廊道的重要節點,與鳥松濕地、援中港濕地共同構築南部濕地網絡。
林園愛鄉協會與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長期投入社區教育與環境監測,是推動地方生態行動的核心力量。透過嘉年華活動、環教課程與社區動員機制,讓更多人理解:濕地不只是「保護區」,更是生態服務、文化價值與地方認同的交會點。
若能持續在保育、教育、旅遊與社區參與之間取得平衡,林園將不只是自然寶地,更可能成為全台濕地保育的典範。在這樣的旅行中,人們不只是看風景,更帶走對土地的理解與行動的種子。
✨ 讓旅程不止於風景,更充滿故事
林園濕地,雖袖珍卻充滿力量。它以潮間生態與紅樹林為特色,是高雄沿海濕地中的綠寶石,也是地方社群與自然共生的見證。
透過「濕地嘉年華」這樣的旅譚與體驗,保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制度化計畫與社區參與,濕地的未來也愈發穩固。
對關心永續與生態的旅人而言,這片土地的故事正提醒我們——
最動人的風景,常常就在家鄉的濕地邊緣。
🛫 威果旅行社 We Go Travel(交觀甲04722)|旅天下~華榮加盟店
📞 客服專線:0902-105311
📧 Email:wegotravel9898@gmail.com
📍 華榮門市:高雄市鼓山區華榮路311號
📍 旅務中心: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99號2F
📱 Line:@988ixglf
📷 IG:98wegotravel / 🎬 TikTok:wegotravel9898
💻 FB粉專:wegotravel9898
🌐 官網:https://www.gounitravel.com/category/zh-tw
和旅天下一起,重新遇見高雄——親近並擁抱大自然吧。
(圖/高雄市新聞從業聯盟總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