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關鍵字

颱風重創光電設施 專家籲建構安全審查與品質分級制度

方薰儀 2025/07/09 224

【記者方薰儀/高雄報導】「丹娜絲」中度颱風於昨(7日)直接侵襲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為雲嘉南一帶帶來劇烈風雨。不僅對民眾生命財產造成損害,也重創設置於屋頂、地面及水域的太陽光電設施。據初步統計,多起案場出現結構損壞、電力中斷,甚至疑似引發短路與火災事件,暴露出台灣光電工程在面對極端天候時的脆弱性。

針對此次災情,「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表示關切,並指出此事件再次凸顯光電產業在施工品質與防災機制上的重大缺口。協會呼籲政府應正視此問題,全面檢討並強化光電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

協會指出,根據現行規範,100kW以下的光電設施僅需由電機技師或太陽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簽證,100kW以上則由電機技師簽署即可,對於建築結構部分亦僅依賴結構或土木技師簽證,缺乏專屬的設計標準與災害風險評估程序。在極端氣候日益頻繁的今日,此類標準顯然已不足以應對實際需求。

因此,協會提出以下建議,盼政府能引導產業全面升級與改革:

  1. 建立太陽光電「建照制度」:比照建築法規設置完整許可機制,將設計安全納入法定審查。

  2. 推動「20年電廠保險制度」:要求光電業者購買長期保險,保障設施與公共安全。

  3. 強化全生命週期管理制度:包含設計、施工、驗收、維運、除役階段皆應納入品質稽核與責任追溯體系。

  4. 制定極端氣候風險評估與設計指引:針對颱風、地震、豪雨等常見風險,設立安裝標準與選型規範。

  5. 導入品質標章認證機制:優先採用通過國內外認證之模組、逆變器與儲能設備,提升系統穩定性。

  6. 建構災後通報與應變平台:由民間與政府協力,建立即時災後通報、技術支援及快速修復系統。

協會強調,風災過後更應正視光電設施的品質與安全,綠能不能只是發電的希望,更必須成為守護民眾與環境永續的安全保障。唯有建立健全的制度與專業人才分級認證,方能讓台灣綠能邁向真正的品質信任與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