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米夏/臺中報導】為促進社會對身心健康的理解與支持,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於11月20、21日在台中市舉辦「看見差異,守護人權—ADHD與心理健康講座」。
活動邀請多位關注兒少教育與心理健康的貴賓出席,包括台中市政府顧問羅允祿、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服務處副主任王昱翔、立委廖偉翔服務處公關廖騰瀠、西屯區何仁里里長蔡翔宇、福雅里里長王勝偉、愛民黨黨主席易乃文、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韋麗莉、台中市永安國小家長會輔導會長陳政賢、雅各樂器社會企業負責人林秋屏等貴賓,活動從兒童發展、法律人權到心理照護等多元面向切入,期盼促進社會對身心健康的理解與協作。
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資料,113年自殺通報人次已突破5萬人,十年間增加逾七成;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約9.02%;中央健保署資料亦指出,2024年憂鬱症求醫人數超過40萬。這些數字反映出身心健康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蔡沛華表示,這些數據代表家庭與個人的真實需求,因此本次講座希望透過公共教育,協助社會以更全面方式理解不同的生活與成長困境。他強調,每個孩子與家庭都面臨不同挑戰,若社會能以更多理解與支持的心態,在成長與互動過程中給予空間,就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本次講座邀請多位專家分享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包括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蕭育昇老師的「看不見的風險:過動兒比例攀升,我們該注意甚麼?」、雲林科技大學楊智傑教授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我國精神衛生法的實務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林妙香講師的「擁抱差異,以愛化礙:兒少溝通與陪伴實務」,以及親子教育專家王君卉老師的「兒童過動與憂鬱:教育現場的文化脈絡與陪伴經驗」。講座藉由跨領域分享,協助民眾更理解ADHD、情緒發展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聯,也鼓勵家長、教師與照顧者以支持性的方式陪伴孩子,共同打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表示,本次活動的核心精神是推動社會對身心健康的關注與理解。心理健康議題涵蓋教育、家庭、醫療與社會支持等層面,需要透過跨領域合作與持續溝通,才能讓更多人感受到支持與陪伴。協會期盼透過本次講座與多元觀點的分享,讓民眾更能覺察自身與家人的狀況,及早尋求合適協助;也期待社會以包容的態度面對差異,共同營造讓每個人都能安心成長與自在生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