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關鍵字

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政府應呼籲「以、哈」停火,透過對話結束衝突

張永漢 2024/05/11 892

【記者張永漢/高雄報導】以色列5月7日警告,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的停戰協議若無法達成被關押在加薩人質獲釋,以方準備「加深」在加薩的行動;哈瑪斯方面則表示,以色列在加薩南部拉法的軍事入侵行動若持續,將無法達成停火協議。

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對此表示:美國雖然是我國長期以來在自由民主陣營的盟友,且我國與以色列也長年維持良好的民間互動;但我政府仍應基於普世價值,依據憲法第137條第1項:「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第141條第1項:「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呼籲「以、哈」雙方立即停火,並積極對加薩難民進行人道救援。

孫健萍回顧「以、阿」文明衝突血淚史指出,猶太人在二戰時期,慘遭納粹屠殺後,發起返回祖先土地建國的猶太復國運動,意圖移居至巴勒斯坦地區;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第181號決議」(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決議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與猶太人的兩個國家,決議文並將約旦河以西總面積的57%劃給佔32%人口的猶太人。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本格里昂(David Ben-Gurion)宣布建國,隨即爆發1948 年「第一次以阿戰爭」,而後於1956年10月29日爆發「第二次以阿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西奈戰役」)、1967年6月5日發生「第三次以阿戰爭」(以色列稱為「六日戰爭」、阿拉伯世界稱為「六月戰爭」)、1973年10月6日爆發「第四次以阿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1982年6月6日爆發「第五次以阿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

孫健萍分析表示,隨著猶太人多年來,不斷擴大「屯墾區」,並封鎖加薩走廊(Gaza Strip),累積了難以言語的民族仇恨;哈瑪斯遂於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發動突襲,以色列稱這波襲擊造成1400人罹難、240名人質遭擄,並隨即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展開報復攻擊,並全面封鎖糧食、水和其他維生用品的輸送。聯合國大會2023年10月27日以121票贊成、14票反對、44票棄權,通過約旦等22國提案,決議要求「立即、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從而促成停止敵對行動」決議,敦促「立即」提供水、食物、醫療用品、燃料和電力,並為試圖協助巴勒斯坦人的聯合國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提供無障礙通道,同時譴責「所有針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為,包括所有恐怖主義行為和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

孫健萍指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無視日內瓦公約,下令將坦克開進加薩走廊,持續擴大戰火,2023年11月14日甚至攻擊希法醫院等行為,殃及老人、婦孺等無辜平民;頻繁的空襲,更於2024年4月1日誤擊美國人道救援組織「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WCK)的七名志工。以色列的報復行徑與其口中所指摘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殺害平民的行為,有何區別?以色列軍方應該立即停止這種違反普世價值的反人類戰爭罪行;須知「以暴制暴」無法消弭「文明衝突」與種族滅絕的仇恨,只會加劇冤冤相報的人類悲歌。

孫健萍話鋒一轉表示,納坦雅胡宣布無限期接管加薩走廊,種種「重轟炸、輕解救人質」的做法,連以色列國內也湧現反對納坦雅胡的聲浪;反戰的火苗更從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夏費克(Minouche Shafik)報警,警方進入校園以化學藥劑、電擊槍攻擊和平示威的大學生,企圖壓制學生抗議迫害加薩難民的軍事行動,此舉意外點燃全美大學校園抗議潮。1968年美國反越戰學運終止戰爭,近期愈演愈烈的抗議學潮從美國延燒至歐洲,能否再次終止加薩衝突,猶未可知;但藝文界、知識界、國際人道組織希望用愛的力量來消弭戰爭、拯斯民於水火的努力,從未停歇。我們期許參與衝突的各方領袖,能夠用心聆聽2018年2月14日,以色列天才指揮Koolulam在以色列的海法聚集了3000人,用英文、阿拉伯文和希伯來文,合唱的「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一起玩」(One day),真心回應全體人類社會對停止暴力、結束仇恨,追求和平的渴望!

孫健萍語重心長地表示,儘管娑婆世界存有缺陷,從「俄烏戰爭」,到「以哈衝突」,美國都堅守「提供軍援,但不直接參戰」、「局限戰場」的明確立場,以降低戰爭擴大、擦槍走火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台海、南海若爆發軍事衝突,美國可能循例因應。如果今天加薩難民遭到無差別屠戮,我們畏懼強權、冷眼旁觀;哪天若不幸身歷險境與磨難,我們豈能指望國際社會為我們的親友仗義執言?

孫健萍話鋒一轉表示,世界上最過剩的是政客及武器,最缺乏的是和平使者與和平;中華民國的利益不應僅以強國的國家意志馬首是瞻,而應站在人道主義的世界人權制高點,致力於消弭戰爭、緩解疾病、飢餓與貧窮,並解決氣候變遷等災難,以維持亞太區域的和平及穩定,進而促進全體人類的平等與可持續發展。因此,朝野政治領袖應該發揮領導影響力(Leadership Impact),提出「藍色台海倡議」,推動台海成為經濟共榮、文化共融的藍海,而不是兵凶戰危、廝殺鬥爭的紅海。

    孫健萍最後引述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雙城記》(Tale Of Two Cities)的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並建議賴清德520就職後,兩岸應儘速恢復教育、文化、經貿、宗教、旅遊的密切交流,以合作、對話來消弭暴戾之氣,實現多數人民所殷切期待的「西線無戰事」。